印度的造芯梦又双叒被打击了,富士康连夜跑路,不跟你合作造芯片了。
近年来随着中美摩擦加剧,缺“芯”爆发,印度频频开出半导体补贴政策,继续复制中国政策,搞半导体外资引进。而富士康退出印度造芯计划这事,再一次印证了印度“投资地狱”、“外企坟场”的环境。
印度是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,2030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,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,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,人口优势、高价补贴让印度市场成为外企产业转移的香饽饽。
与此同时,引进来的外企却纷纷在印度如坐针毡,在印度注册的5079家跨国公司,1777家已经“跑路”。当可口可乐、三星、小米等一大批企业在印度扎根之后,都被印度以各种理由罚款、收高额税金。
到底是养熟了再杀,“印度挣钱印度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”。企业们看清真相,退出的退出,学会了及时止损。
芯片厂暂时建不成,印度好歹还有芯片设计,印度是世界芯片设计大国,其“硅谷”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还是世界上主要芯片设计中心之一。
Cadence、高通、英特尔、AMD、ARM等国际半导体大厂都入驻了印度,印度有全球 20% 的芯片设计人才,有五万名印度人从事芯片设计。
印度半导体市场增长迅猛,预计将从2020年的150亿美元增至630亿美元,到2026年将达到630亿美元。根据KOTRA 孟买贸易中心和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的数据,印度的半导体消费预计将从2019年的21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4000亿美元。
印度的芯片设计和芯片消费市场一点也不差,然而,印度的电子制造仍然要靠大量进口电子元器件,印度政府统计,截至2020年3月,印度进口价值1.15万亿卢比的电子元件,其中约37%来自中国。
无论是印度自身的愿望,还是西方的推波助澜,印度欲对中国弯道超车,提高芯片自给能力,减少对外依赖已经摆在了台面上。可进军半导体制造,印度真的行吗?
01
不断补贴,不断流产
坎坷的造芯计划
说好的28nm制程变成40nm,如今富士康退出印度半导体计划,或让莫迪的“芯片梦”遭遇挫折。
富士康原本要与印度Vedanta集团创办的半导体合资企业,项目之一是要在印度建立一家芯片厂,生产28纳米12英寸晶圆。印度总理莫迪称其为“印度半导体制造愿景的重要一步”。
失败来得突然,距离他们宣布合作才过了一年多,印度自己的芯片厂止于纸面,据说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生产28nm制程芯片的合作伙伴或取得技术授权,即使有40nm制程节点的技术,但因此前对印度政府的承诺不符,政府拒绝提供补助。
建芯片厂是莫迪想要搞半导体的核心,而近些年的印度半导体政策可谓是大溃败,砸钱也花不出去。
2020年的“芯片荒”让印度重新意识到芯片供应的重要性,加上中美科技竞争的持续,2021年,印度高调宣布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,要吸引全球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来印度建厂,增强“印度制造”实力。
政策共吸引三家建厂申请:富士康与Vedanta的合资企业、跨国芯片财团ISMC公司、总部位于新加坡的IGSS风险投资公司。
富士康退出了,ISMC搭档的是高塔(Tower)半导体,但英特尔把高塔买走了,建厂的事被搁置,IGSS则在重新考虑相关投资。总之没有一家公司获得了建厂许可。
除了2021年的补贴计划,21世纪以来,印度每隔几年都会抛出大红包,想要吸引半导体大厂来印度造芯片,但几乎是屡战屡败:
2007年,印度首个半导体政策吸引了众多大厂的目光,当时印度产业配套较差,巨头们实地考察后选择转战中国,如英特尔同年在辽宁大连动工建设了其亚洲第一座晶圆厂。
2011年,100亿美元的新半导体政策,只有以色列的TowerJazz Semiconductor(2020年改名为Tower Semiconductor)来了,直到2019年才在6英寸晶圆里搞定180纳米工艺,之后Tower被英特尔收购,该工厂已被搁置。
2013-2014年,印度政府向财团发芯片制造项目意向书,但都不了了之。
印度造芯片,其实在历史上存在过高光时刻。
早在1962年,印度国有企业旗下的半导体厂就开始造芯片了。
1962年,印度国有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公司BEL开始制造锗半导体,1967年,BEL开始制造发射管、硅器件和集成电路……BEL后因无法达到国际标准,于1987年被迫关闭。
到了80年代,虽然印度唯一的半导体厂商关门,他们还是没放弃自产芯片,不像台湾搞工研院电子所,印度政府出资成立了一家新的国有企业,专做半导体,这家企业名为SCL(Semiconductor Complex Ltd.),于1983年投产。台湾联电成立于1980年,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,SCL甚至比台积电还早几年。
来源:SCL
1984 年,SCL 以 5000纳米工艺发展到 800纳米技术,当时中国大陆和台湾甚至还没有渗透到晶圆厂领域,在半导体制程上更是一度领先中国台湾。
不过,印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自从1989年的大火摧毁了SCL之后,印度的芯片制造好像就越来越难了。
1989年,SCL包括晶圆厂在内的整个建筑群化为灰烬,起火原因至今是未解之谜。SCL重建花了整整8年时间,直到1997年,这座规划中的6英寸晶圆厂才正式投入使用。
待到1997年印度卷土重来,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。回望1984年SCL搞出了5微米,1987年和当时最先进的0.8微米只落后一个世代,而在十年后的1997年,台积电推出的先进工艺技术已经来到了0.25微米,印度已经落后一大截。
<p style="margin: 0px 16px;padding: 0px;outline: 0px;max-width: 100%;clear: both;min-height: 1em;color: rgba(0, 0, 0, 0.9);font-family: sy
联系人:Hugh Hu / Aimee Zhou
手机:13962178368 / 17751289744
电话:0512-66536260
邮箱:led@repsn.com
地址: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旺山工业园兴东路999号